加息周期供樓 智取機遇策略
Endowus Insights
誠邀您參加與世界知名基金經理安本、安聯及摩根資產管理的中港市場展望投資講座 點擊報名

加息周期供樓 智取機遇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2023年10月26日

最近兩年頻頻聽到「加息」二字,美國聯儲局自2022年3月起多番調高息率,本月19至20日更再度議息。美國的消息看似遠在天邊,但相關影響卻是近在咫尺,香港一直以來維持的低息環境因而被打破。

繼香港銀行正式於去年9月「加P」(最優惠利率)後,香港銀行同業拆息 (HIBOR)持續高企,截至今個星期一(9月11日)一個月HIBOR達至約4.29%,與去年同期比較升逾2倍。

部分銀行亦於近日大幅上調新造按揭息率,而實際P按息及H按息封頂上限的加幅更達半厘。

反觀低息環境時,就以2022年1月初為例,當時一個月HIBOR為0.14%,以貸款額100萬元計,每月利息開支僅為1,200元。

以「磚頭保值」的港人本是追求一勞永逸,但面對息口不斷上漲,供樓成本因而持續增加,不少市民或會考慮加快繳還貸款。不過,在作出此決定之前,各位更應權衡當中利弊。

「供樓」真的是早完早享受嗎?

供樓人士若有意及早還清按揭貸款,十居其九均是源於以下好處︰

1. 縮短還款年期

2. 減少因息口上漲而增加的供樓負擔

舉例說,若本身的還款年期為30年,原定需要多還10年方能還清,而利率為3.5%,以500萬元的按揭來說,若能提早10年完成「供樓」,將能節省約42萬港元利息。

再者,眼見目前利率持續急升,而始終普羅大眾均未能準確預測大環境趨勢,更無法估計加息的速度、時間及期限,不少手持物業的港人自然希望避免在息口看似永無止境地上升的情況下加劇供樓負擔。

不過,提早還清款項亦即意味將消耗手頭上大量流動資金。減低資產流動性,面對緊急情況時所能用到的應急基金將會更少之餘,亦面臨以下弊處︰

1. 增加機會成本,錯過把相關資金投放於其他產品所帶來的收益

以受惠於高利率的定期存款或其他現金管理產品為例,相關產品於今年7月底的利息為每年5%或以上,但香港部分銀行的最優惠貸款利率於當時則為5.875%,假設封頂息率為2%後,扣除後則為3.875%。

因此,投資於定期存款或現金管理產品的利息回報可能比及早完成供樓所節省的利息還要多。

2. 提早還清貸款或需繳交額外罰款

銀行設立約1至3年的罰息期,由貸款提取日起計,以避免因提早收到還款而損失本應收到的利息,如物業持有人於罰息期前還清款項,便有可能要繳付額外手續費,若該罰款是貸款額的1.5%,以貸款額100萬港元為例,罰款則約為15,000港元。

有危就有機 ──利率上升所帶來的投資機會

利率攀升固之然會令持有物業的人士重新審視還款年期及所需資金,但各位亦不妨多留意因而衍生的投資機會,相信大家亦留意到各大銀行近年紛紛就定期存款推出優惠利率。

除此之外,投資者亦可考慮貨幣市場基金(Money Market Funds,MMFs),當中一般包括短期銀行存款證、政府票據或商業票據等,從而賺取較普通儲蓄存款為多的回報。

另外,因MMFs適用於到期日較短的投資工具,資產流動性較大,而風險亦較低。

而手持物業的各位,在決定是否提早還清按揭貸款時,除了需考慮當中利弊之外,更應衡量個人風險承受能力,並計算是否擁有足夠資金應對生活中突如其來的變數。

在Endowus智安全平台上,您可以選擇多隻由世界頂級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貨幣基金,或選取由我們投資研究團隊精心設計的「CashUp現金管理投資組合」,助您輕鬆管理資金流動性。

按此花幾分鐘完成線上開戶,開啟Endowus全新的投資理財體驗。如有任何疑問,可以隨時與我們的持牌理財顧問預約免費咨詢,為您提供專屬理財建議及方案。

閲讀更多:甚麼是投資流動性?分享資金流動性風險管理心得

原文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HKET

<divider><divider>

風險披露

投資涉及風險。過去的表現並不代表未來表現的指標或保證。投資價值及其所產生的收益可能下跌或上漲,您可能無法收回全部投資金額。

意見

雖然Endowus已試圖提供準確和及時的信息,但可能會有不慎的延遲、遺漏、技術或事實上的錯誤或排印錯誤。

本材料中包含的任何對經濟、股市、債市或市場經濟趨勢的預測、預計或預期均受市場影響,並取決於Endowus無法控制的因素,因此未來可能無法實現。此外,任何意見或估計均以一般基礎提出,且可能隨時更改。在呈現上述信息時,Endowus及其關聯公司、董事、員工、代表或代理人未考慮任何用戶、讀者、任何特定個人或群體的目標、財務狀況或特殊需求,因此不能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適用性以作出明智的決策。您應仔細考慮(i)根據您的投資經驗、目標、財務資源和相關情況是否適合任何投資觀點和產品/服務。

無邀請或招攬

本文中任何內容均不應被解釋為Endowus或其任何關聯公司向您推薦、提供或招攬任何證券、集體投資計劃或其他金融工具或服務的行為,也不構成向任何人在任何司法轄區提供或銷售,尤其是在該該司法轄區的證券法律禁止在其中進行此類提供、招攬、購買或銷售行為。

此文未經香港證監會或任何香港監管機構的審閱。

免責聲明
+
探索更多帶有相同標籤的文章
掌握市場動態、個人理財和投資全面資訊
請稍候⋯⋯
您已順利提交表格,謝謝!
抱歉!表格提交錯誤。

文章大綱